短讯!1200岁“国宝”亮相沈阳!
沈阳人注意这些展览正在展出“国宝”!
(资料图片)
一起看看都有啥展览
辽宁省博物馆
首个古琴文化主题展览
“清音悠远——古琴文化展”
日前与观众见面啦!
这次的展品有很多“外来客”
有41件/组文物
是首次在辽宁省展出
这次展出的展品中,除辽博的文物珍品之外,还包括来自湖北省博物馆、四川博物院、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旅顺博物馆、孔子博物馆、荆门市博物馆的古琴和古琴相关文物。
展览共展出
古琴文化相关文物、古籍
121件/组
其中一级文物6件/组
外借文物11件/组
如果你去看展
这些古琴可不要错过哦!
唐伏羲式九霄环佩琴
辽博馆藏国宝级文物唐伏羲式九霄环佩琴将在展览中惊艳亮相。它是唐代制作、距今已有1200多年,目前国内仅存4张。
唐伏羲式春雷琴
来自旅顺博物馆的珍藏唐伏羲式春雷琴将一同展出。传世古琴中存世最古的即为唐琴,目前存世的唐琴不足20张,辽宁的2张唐琴同时亮相,可谓精彩纷呈。
除此之外,还有这些
庙后山遗址的人类化石、
新乐遗址的太阳鸟、
青铜时代的辽宁式铜剑、
海州黄瓦窑的琉璃……
近日,
“七星合耀——
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历史华章展”
在沈阳博物馆开展。
展览汇集沈阳、鞍山、抚顺、
本溪、阜新、辽阳、铁岭的
典藏精粹,
共展出文物214套247件,
内容涵盖古人类、古文化、
社会生活、建筑艺术等。
“该展是首个聚焦沈阳现代化都市圈‘七市一区’现代化都市群区域历史的展览。”沈阳市文博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这里历史文化底蕴丰厚,是中华五千多年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珍贵财富,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资源。”以文物为载体,“七星合耀”将这些山水相连、人文相亲的城市历史融为一体,通过呈现历史脉络,更好助力城市发展。
龙纹陶塑 出土于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沙拉镇查海遗址,距今约8000年,蜷曲的身形和鳞片纹具备了龙的原始形象的基本特征。
“以庙后山遗址为代表,大约在距今50万年前,人类就已经踏足今天的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地域了。”展览现场,策展人王闯为前来看展的观众分享着都市圈的历史。该展览共设计了9个单元,包括远古遗踪、龙凤初现、青铜风采、汉魏壁画、瓦当艺术、萧氏辽墓、长城烽燧、琉璃官窑、才子芳华。“每一个单元都从一个侧面反映都市圈的某方面历史文化风采,可以说展览呈现的既是时间线,也是文化线。”王闯进一步解释说:“第二单元龙凤初现,反映了都市圈古代先民的精神信仰。沈阳新乐遗址出土的炭化木雕鸟,专家认为是中华民族凤图腾的重要源头之一,也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木雕艺术品,距今约7200年,充分展示出新乐原始先民高超的雕刻工艺和审美情趣;出土于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沙拉镇查海遗址,距今约8000年的龙纹陶塑和龙形堆石,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龙形象文物实体和龙形象崇拜实例。第四单元汉魏壁画反映了当时古代人的一种社会生活。第八单元琉璃官窑则借着海州窑来展现当时宫廷建筑。”
青铜戚 发现于法库县丁家房乡湾柳街遗址,距今约3300年,是青铜时代独具特色的青铜礼器,在造型和铸造技术上都达到了很高水平。
以历史文物勾勒出曾经的历史图景,让这片山水相连、地域相依的现代化都市圈多了一份历史的厚重,通过展览,也传达着这里独特的文化印记。
此次展览展出文物214套247件,其中一级文物8件,二级文物28件,三级文物39件。王闯介绍,出土于海城小孤山遗址的骨鱼叉是目前我国旧石器时代遗址中出土的唯一完整的捕鱼工具,标志着小孤山先民的骨器制造已达到了较高水平;浮雕人面斧凿石范则极为罕见,对研究使用青铜短剑人群的族属和春秋时期辽阳地区的青铜冶炼技术具有较高的价值。
骨鱼叉 出土于鞍山海城小孤山遗址,是目前我国旧石器时代遗址中出土的唯一完整的捕鱼工具。
沈阳现代化都市圈是以沈阳为中心,辐射鞍山、抚顺、本溪、阜新、辽阳、铁岭以及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七市一区现代化都市群。为推进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建设,更好传承与弘扬区域优秀传统文化,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博物馆联盟于2023年4月10日成立,目前有31家成员单位和支持单位。“七星合耀”展览也是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博物馆联盟成立后的第一个联展。该展览将持续至2023年8月20日。此外,为配合此次展览,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博物馆联盟还将在沈阳博物馆推出一系列专家讲座。
来源:辽宁 日报、沈阳发布、沈阳文旅、辽宁省博物馆
更多爆料
觉得不错,就点下
关键词: